贵州省装备制造业整体实力明显提升

贵航集团今年7月收购面临破产的原贵州东方机床厂后,新成立的贵航东方机床有限公司利用人才优势、技术优势和装备优势,整合资源,目前已在重型和超重型机床、数控火焰切割机等方面推出7大类38个系列179个规格产品,实现销售收入近亿元。12 月14日,省经贸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“这是我省推进军民结合、军地融合,积极振兴装备制造业的一个缩影。”

  一排排现代化的厂房和新建的职工住宅楼拔地而起,40余家企业中年销售额上亿元的达10多家。O六一基地以贵州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为基础,通过多渠道融资,大力推进体制创新、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,集聚资源优势,军民品科研生产取得长足发展。6年间,基地工业总产值从2000年的12亿元增加到去年的 56亿元,年盈利突破1亿元。今年前3季度,基地生产经营保持良好发展势头,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6.54%,其中民品同比增长达68.86%。

  按照我省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总体思路,“十一五”以来,行业内部以“人一之我十之、人十之我百之”精神,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,通过推动企业重组、资源整合、自主创新、开拓市场以及加强省内外相关企业间合作等形式,全省装备制造业整体实力明显提升。

  今年前三季度,全省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9.36亿元,同比增加36.73亿元、增长22.31%;工业增加值43.61亿元,同比增加 7.54亿元、增长17.3%;主营业务收入157.37亿元,同比增加35.72亿元、增长22.7%;利税总额10.94亿元,同比增加2.72亿元、增长20.08%。

  贵州新艺机械厂坚持自主创新与产学研结合,掌握复杂空心叶片用陶瓷型芯制造和脱除等核心技术,生产的航空发动机叶片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%以上,并成功打入国际市场。贵州航天乌江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重视技术创新,在铝工业、超临界流体技术装备的研制和开发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,其中铝工业设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%,并成功出口芬兰、美国、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,去年创汇达1300万美元。

  贵州水平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坚持自主创新,先后研制并生产的4MZ-5新型采棉机填补了国内空白,其综合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为推动贵航集团采棉机的发展,省经贸委主任班程农带队前往新疆等产棉大省,帮助企业开拓市场。

  “虽然我省装备制造业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,但存在企业规模小、缺乏龙头产品、生产设备老化、发展和技术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。”省经贸委负责人分析,积极振兴装备制造业,当前要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,充分调动企业加大创新和结构调整的积极性、主动性和创造性,着力培养龙头骨干企业。同时要充分利用我省得天独厚能源、矿产、生物资源优势,努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等。

  据介绍,“十一五”期间,我省重点促进装备制造业“七大系列、两大突破”,即形成“飞机及飞机零部件、汽车及汽车零部件、工程机械及零部件、精密数控装备及功能部件、电子元器件和电子信息产品、铁路车辆及备件、新装备及配套部件”等七大装备系列的发展;依靠有比较优势和潜在优势的重点企业,在“通用飞机和手机制造”两个方面实现突破。

  相关链接 
  我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经历两个重要时期:一是三线建设,构建了装备制造业的基本体系;二是整体搬迁,对产业布局进行调整,形成贵阳、遵义、安顺三大代表性的装备制造业区域,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和产业带动作用。

  省委、省政府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。《贵州省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》、《贵州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(2006-2020年)》、《贵州省“十一五”工业发展专项规划》等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和振兴装备制造业,省第十次党代会进一步提出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业的要求,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保证。

  如今,我省装备制造业已形成具有特色、部分领域领先全国的装备制造业体系,涵盖了航空航天、工程机械、汽车及汽车零部件、机床及工量具、电子元器件及电子设备、冶金设备、电力设备、煤矿采掘配套设备、高低压电器、农业机械、光学仪器、通用基础件和磨料磨具等行业和产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