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州吹响模具产业“集结号”

在写着“真诚服务、模范平台”的大红背景前,近日履新的常州市模具工业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秘书长、江苏长三角模具城总经理孙国平同与会的常州模具界精英频频握手,畅谈常州模具产业的发展与未来。 

    “成立20多年,常州模具协会终于又迎来了一次大发展的春天。”看着眼前的景象,江苏省模具协会秘书长、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曹根基感慨万千。 

    现代制造业中,模具工业被誉为“百业之母”,70%的零部件都需模具成型。没有高水平的模具业,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制造业。在国外企业,模具车间是“闲人免进”的秘方车间。正因此,在有着“全国模具之乡”美誉的常州,其模协的换届暨发展论坛受到业界高度重视。通过自主创新,科技创业,谋求常州模具产业提速升级成为焦点议题。 

    常州模具业突围 

    “中国制造业在硬件方面已相当完备,但在软件方面,需要加强的地方很多,比如模具加工。”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、台湾先进成型技术学会创会理事徐昌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,“国内现有20个模具产业集聚园区,但真正能为入驻企业提供先进技术、专业人才、咨询服务的,只有常州的长三角模具城。” 

    徐昌煜用已解密的资料给记者进一步解释,美国F-16战斗机的座舱罩,生产时间只要一个半小时,成本只需2000美元,而许多国家生产同档次战斗机座舱罩,需要耗时两周,成本2万美元,差距就在于美国的模具成型技术世界一流。 

    据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,我国制造业急需的精密、复杂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、轿车覆盖件模具、电子接插件等电子产品模具等,仍然依靠大量进口,模具产品的进出口逆差超过10亿美元。 

    “虽然常州近年来引进了多家投资超千万美元的模具生产高端企业,但从全国视角观察,常州模具生产、加工企业总量达到2000余家,但整体技术水平相对较低。”曹根基告诉记者,苏州的昆山市已规划4500余亩土地,用于发展模具工业,现已形成1500余亩的模具工业园区;重庆市拿出3000亩土地并配以优惠政策,邀请浙商投资建设模具工业园,以提升重庆制造业整体水平;浙江省的余姚已形成1500亩配套较为完整的模具产业基地…… 

    为何模具产业成为各地竞相发展的“香饽饽”?曹根基解释——在全球产业转移过程中,许多跨国公司非常看重当地的模具加工能力。因为,能否在最短时间内,就近开发出高质量的模具,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。 

    面对区域间激烈的竞争,常州的模具企业家们有着更强烈的危机感。“我们曾经自豪地称武进鸣凰为‘全国模具之乡’,这里集聚了400多家模具生产企业。但近几年到浙江、广东等地走一走,不得不承认,我们已落后于人。”